Loading...
  • Top
  • 特点
  • 自古以来,象印保温瓶的技术一直是大阪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代表之一。
特点

自古以来,象印保温瓶的技术一直是大阪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代表之一。

“保温瓶“是居家必需品之一。大阪保温瓶产量的市场占有率,以绝对优势占据全日本榜首。此外,大阪还是国产保温瓶的诞生地。从前,大阪曾是玻璃工业的中心,它现在成为了日本保温瓶产业的中心。

保温瓶在大阪诞生之前

发明保温瓶雏形的人是英国科学家杜瓦。随后,德国人伯格成功将家用保温瓶商品化。保温瓶于1908年从德国传入日本。1912年,首个国产保温瓶在日本诞生。当时的大阪天满地区领导着玻璃产业,拥有很多技术高超的玻璃工匠。他们以制造灯泡为生,而灯泡制造与保温瓶真空内胆制造所需的真空技术有着相通之处,因此保温瓶制造在大阪盛行了起来。

日本制保温瓶的兴起

现在,可谓家家户户都有“保温瓶“。但在过去,保温瓶的使用在日本并不常见。有一段时期,国内制作的保温瓶几乎全部出口国外。当时日本制造的大部分保温瓶都用于出口(全盛时期的1937年(昭和12年),出口量占产量的九成)。主要出口地区为东南亚。因为当地水质恶劣,无法直接饮用天然水。因此当东南亚沦为欧美殖民地后,对大量居住在东南亚的欧美人而言,保温瓶不可或缺。然而正值战争时期,这些人无法从欧美买到保温瓶。他们听闻日本正在制造保温瓶后,便开始从日本进口保温瓶。

商标意识的萌芽

随着日本的保温瓶在异国他乡备受重视,出口量也大幅增长。此时人们自然希望在国外也能消除语言差异,顺利完成经销手续,并让自己产品的产品名及公司名称更加一目了然。“标志“就在此时诞生,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品牌营销的前驱。如果保温瓶没有如此热销国外,恐怕象印保温瓶的大象标志也不会诞生了。

象印保温瓶株式会社的诞生

象印保温瓶株式会社创业于1918年,当时是一家名为“市川兄弟商会“的内胆制造厂商。正如公司名称所示,市川兄弟商会由市川银三郎与金三郎在西区九条创立。弟弟金三郎是灯泡加工工匠,曾与同行们一起制作过内胆。而哥哥银三郎得知弟弟对保温瓶兴趣浓厚,便决定制造保温瓶。银三郎负责销售,金三郎负责制造,他们在街道上所开办的小工厂就是象印保温瓶的前身。最初工厂只有内胆制造业务,后来增设了组装工厂,转型为保温瓶批发商,并开展出口业务。这么一来,与之前的内胆商不同,保温瓶批发商需要上文提到的商标。兄弟俩当时创造的“象冠印“就是后来的“象印“,商标注册则为“Elephant and Crown”。尽管大象的表情与姿态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但大象标志仍被沿用至今,为大家所熟知。1961年,商会先后更名为(株)协和制作所、协和保温瓶工业,最后以公司标志为名,更名为象印保温瓶株式会社。

保温瓶制造的转型期

进入昭和30年代后,保温瓶的出口量减少,而国内销量却在不断增长。然而随着需求的增长,一直以手工吹制来制造内胆的象印,不得不着手独立开发自动制瓶装置,以实现内胆生产自动化这一必须条件。开发成功后,该社可以大量生产质量统一的内胆,由此降低价格,使产品进一步在全国普及。

各种热门保温瓶商品

保温瓶制造曾在战争中一度中断,直至战后业务才得以重开。之前的产品以携带型为主流,而战后则尝试向台式保温瓶转变。此时登场的是“鹈鹕保温瓶(即鸭嘴保温瓶)“,因其顶端形状像鹈鹕嘴而得名。这一产品销量良好,在昭和23年(1948年)至31年(1956年)之间,一直在市面上流通。鹈鹕热水瓶的设计模仿了欧美水瓶的外形,当时的经营者并没有因为它十分畅销而满足于销售仿制品。

象印打出“保温瓶将迎来讲究设计的时代!“这一口号,并举办了当时较为罕见的设计大赛,在1956年生产出了“超级保温瓶“。它的瓶身全部为塑料,在当时实属罕见。然而新颖的设计引发了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导致这款产品并没有大热。但是,在“开发重视独创设计的商品“这一不可动摇的信念之下,象印于1963年开发出了含有自动瓶塞,只要倾斜瓶体就能倒热水的畅销商品“High PotZ型“。从此,象印保温瓶一跃成为业界榜首。

在1967年,花朵图案的保温瓶十分流行。它能让朴素的餐桌变得华丽,因此受到主妇的热烈追捧。在此时,象印保温瓶已经大幅改进,保温瓶产量位居日本第一。顺便一提,花朵图案虽然在经济不振时卖得很好,在繁荣的泡沫经济时代却销量平平。说明人们在灰暗的社会气氛下想要打破这种现状的心理同样反应在了热水瓶的图案上,真是颇有意思。1973年开始销售的“真空按压式保温瓶“则无需倾斜瓶身,只要按下按钮即可出水。

之后在1983年,象印又发售了可以一眼看出剩余水量的“可见型按压式热水瓶“,同样获得了相当高的人气。现在,通过保温瓶的标尺来确认剩余水量变得理所应当,正是一家企业不断思考顾客便利性,逐步改善,才创造了我们的便利生活。如此一想,便感动不已。<br><br>

就像这样,自1963年发售的High PotZ型热销以来,象印不断推出大热商品,切实巩固了其业界第一的基础。这一切起源于对台式热水瓶的模仿。然而它并不满足于销量,而是挑战独创设计的开发。正是这种进攻型的经营态度,让象印保温瓶成为了业界第一。这种经营态度至今仍被代代相传。

从保温瓶厂商到生活用品综合厂商

如果说真空是象印的招牌技术,那么电饭煲的开发可以说为象印带来了巨大转机。以前人们用玻璃保温瓶来给米饭保温,但它的保温能力低下,米饭到了第二天容易变味,并且还有易碎这一致命缺点。在“使用优质产品“这一想法转换的基础上,象印导入了电子保温方式。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在当时已经建立起强大销售网的巨大电机行业掀起了一场风波,它也是象印赌上企业命运的一搏。这一英明决断,就是象印开拓真空保温与新事业,转型为生活用品综合厂商的契机。

走向保温瓶轻量化的时代

保温瓶的内胆必须是玻璃的——这是传统也是常识。这也是因为用玻璃以外的素材很难代替玻璃内胆的性能。然而随着保温瓶技术的成熟,象印感觉到不能被玻璃所限制,必须寻找及开展新的事业。它也尝试了不锈钢保温瓶技术,然而其价格远高于玻璃内胆,无法在当时进行普及。而且销售不锈钢保温瓶不利于同公司产品的销量,因此象印也曾一度停止开发。但其他公司更早地将不锈钢保温瓶进行了商品化。这成为象印再次尝试,并且想要开发高质量产品的原动力。1981年“不锈钢保温瓶 Tahu boy”问世。相对当时普遍的3.5mm真空层,该产品导入了细长缝隙设计,成功研制出1.1mm的真空层,扩大了内胆容量,让瓶身更加紧凑轻盈。

此外,随身携带保温瓶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瓶及纸杯的数量,同时还能减少废弃处理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保温瓶的实用性重新获得认可,重视环保的时代背景也推动了生产不锈钢保温瓶的必要性,使其成为主要产品之一。

象印商品在国外

保温瓶在全球有着卓越品质,在日本的出口商品之中,也拥有非常高的出口率。虽然仍赶不上几乎所有产品都出口国外的时代,但在泰国及中近东地区,保温瓶的需求量依旧很大,电饭煲在中国十分热门。而且在美国,以拥有与以往保温瓶截然不同的设计为特征,可以一键泡咖啡的“可见式一键保温瓶 VYA型“的新型号产品“下落式咖啡机“(英文名:Beverage Dispenser AY-AE型・SY-AA型)销量也很喜人。它可在办公室内作为OCS(Office Coffee Service)使用,或用于立式咖啡吧的自助服务,正在逐渐普及。一想到日本的技术跨越海洋,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重视,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象印保温瓶的将来

象印从保温瓶厂商转型为生活综合厂商后,现在更是活用真空技术与其他领域一起研发合作产品。它没有止步于家庭产品,而是将其技术活用在产业领域,例如宇宙开发。从家庭到宇宙领域的跨度听起来令人惊讶,其实,这是指参与制作可在宇宙空间使用的保温瓶。有人会问,可在宇宙空间使用的保温瓶如此特别吗?是的。它的惊人之处在于,它能够承受宇宙空间的40G。那么又有人会问,40G很厉害吗?通常喷气式战斗机在航空母舰着陆时产生的冲击为7G,由此可见象印制造的是一种在无论多恶劣的环境下都可使用的产品。

象印也与体育领域合作进行产品研发。想必大家还记得雅典奥运会马拉松项目金牌得主:野口Mizuki选手,她所用的不锈钢水杯就是由象印制成的。该水杯可同时储存饮用水与洒在身上的水,并将温度保持在10度,是一款十分优秀的产品。野口选手曾赞扬过:“是这款水杯救了我。”

另外,在北海道等严寒地区,冬天水管容易冻结。如果在水管阀门采用真空技术,则可以阻断寒冷的空气,防止严冬水管冻结。

参观完保温瓶纪念馆后的乐趣

参观完保温瓶纪念馆后,不妨前往大阪天满宫,寻找一下写着“玻璃发源地“的石碑!因为保温瓶生产正是从这里起步!找到玻璃发源地后,再去参拜一下大阪天满宫吧。大阪天满宫供奉着菅原道真公,2月可欣赏到道真公喜爱的梅花。考生和即将要考取资格证书的社会人士,务必要在这里向学问之神——道真公虔诚地许愿!
参拜结束后,还可前往位于天满宫附近的上方落语常设会场——“天满天神繁昌亭“。不妨在滑稽艺术的发源地大阪,尽情享受滑稽艺术带来的快乐吧。
若是购物或者挑选土特产,则可前往销售黄金芝麻的“和田万“。这里有使用珍贵的日本国产芝麻所榨的油及使用芝麻制作的美味点心,小巧舒适的店内紧凑密实地排列着引人注目的产品。值得一看。

既然已经走到这里,那么“天神桥筋商店街“也不可错过。这里是全日本直线距离最长的拱桥顶商店街,店铺数量可观,个性十足。
美食自不用说,商品价格也十分便宜!一个500日元硬币便能购得的商品比比皆是。还有些女装店会进行均价100日元的限时促销。
美食方面,最近在天神桥筋商店街名声大噪的是鲷鱼烧!到处都有销售皮薄馅满的鲷鱼烧的店铺,在购物的同时吃上一个也是一大乐趣。

正如谚语“勤学、善游“所说的那样,在充分学习了保温瓶相关知识后就要尽情游玩!天满区域是一个绝不乏乐趣的街道,请尽享在这里的时光!
Back
Back